一、研究院簡介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聚焦我國能源變革的重大需求,堅持“電氣+”發展理念,以解決我國電網未來發展中的瓶頸問題、關鍵問題為核心,以建成大科學裝置為牽引,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創建“電氣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共建“先進電力能源科學技術研究院”,與西北核技術研究院、正泰集團、陜西合容等開展戰略合作。
電氣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設立20個研究所(中心),匯聚世界一流高層次人才,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平臺,促進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保持優勢、突出特色、協同創新,探索科研成果轉化新機制和人才培養新模式,打造具有顯著引領性和示范性的全球科教高地,努力取得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重大原創性突破,成為電氣工程領域原創性科學理論與先進電氣技術輸出的源泉,以科技創新引領電氣科學與技術的發展。

二、基本情況
電氣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位于3號巨構北半部,總面積為9.46萬平方米。8 位院士、73 教授、82 副教授入駐于此。研究院各研究所/中心情況及學術帶頭人如下:
·Z箍縮及應用研究中心
學術帶頭人:邱愛慈
平臺簡介:以建設Z箍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首要任務,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多領域多學科交叉、聚焦驅動源關鍵技術的突破,開展聚變科學、極端條件下的材料科學、天體現象的實驗室模擬等前沿領域研究,培育一流科研團隊,承擔重要科研任務,創造重大科技成果,服務國家、國防重大需求。
聯系方式:xwli@mail.xjtu.edu.cn
·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
學術帶頭人:牛春明
平臺簡介: 中心于2012年成立,是依托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的一個面向未來能源和電力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機構,中心圍繞未來儲能和能量轉換科學技術發展的核心問題–材料開展研究,核心任務是通過基礎研究發現和合成可用于儲能和能量轉換的納米新材料,開發這些材料的生產和應用技術,推動這些技術的工業化進程。目前中心擁有材料仿真模擬、材料合成、材料加工/儲能,納米碳材料制備、薄膜制備、性能表征分析等6個實驗室,儀器設備投資逾2000萬人民幣。可完成由基礎的材料合成到性能表征、再到儲能裝置組裝及性能測試等全部實驗。中心成立至今已申請專利10項(授權4項),發表英文SCI論文90余篇,其中國際超一流期刊10篇(影響因子大于10)。
聯系方式:liuyang61@mail.xjtu.edu.cn
·等離子體生物醫學研究中心
平臺簡介: 該中心集中了電氣工程、物理學、生物學和醫學的研究人員,在共同的實驗平臺下開展多學科交叉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心的目標是在等離子體生物醫學領域,引領我國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事業,成為電氣工程新的學科增長點,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力量。
聯系方式:liudingxin@mail.xjtu.edu.cn
·電工材料研究中心
學術帶頭人:李盛濤
平臺簡介: 以“學科國際前沿和國家重大工程需求”為發展指引,以“創建一流研究中心,構建高效創新平臺,培養杰出青年學者,開拓深化研究領域,指引支持行業發展”為發展目標和愿景。提高我國在電工材料領域的世界地位和話語權;取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重大成果;培養從事電工材料研究的高端人才;探索本領域的基礎前沿問題并響應國家重大工程需求;在電介質理論、磁性材料、有機絕緣材料、無機功能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
聯系方式:sli@mail.xjtu.edu.cn
·先進電力儲能技術研究中心
學術帶頭人:王建華
平臺簡介: 先進電力儲能技術研究中心從我國和世界能源發展戰略出發,以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開發、高端人才引進和重大項目實施為重點,圍繞電力儲能多個技術方向開展研發工作,建設國際一流的能源領域實驗室,成為我國電力儲能技術與裝備領域的科學研究中心、儲能裝備產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服務中心、新知識傳播和交流的中心、高層次人才聚集和培養的中心。
聯系方式:jhwang@mail.xjtu.edu.cn
·電力設備電氣絕緣技術應用協同創新中心
學術帶頭人:彭宗仁
平臺簡介: 圍繞國家電力裝備發展對電氣絕緣關鍵技術和設備的需求,集成研究院所、設計院和電力設備制造企業的優勢資源,發揮電氣工程學科在應用技術方面的研發優勢,以“學科交叉、技術融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為發展目標和愿景,通過技術創新和協同發展,促進先進電氣技術應用與成果轉化,建成學科多元化、產學研用融合的協同創新基地。
聯系方式:zrpeng@mail.xjtu.edu.cn
·高端電纜制造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
學術帶頭人:鐘力生
平臺簡介: 建立我國從事高端電纜研究開發的高端人才隊伍;解決高端電纜領域的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在高壓直流電纜、高壓交流海纜、特種裝備用電纜等方面取得突破。
聯系方式:lszhong@mail.xjtu.edu.cn
·優質供電與智能配網裝備研究中心
學術帶頭人:卓放
平臺簡介: 中心以優質供電為牽引,以交流和直流配電網做載體,根據配電網技術和需求的發展要求,拉動相關配電網設備研究;并結合配網的智能化發展目標,實現配電網的信息化、云平臺和大數據,實現配電網的全智能化,從而全面實現安全性高,互動友好,經濟高效的一流現代化配電網目標。
聯系方式:zffz@mail.xjtu.edu.cn
·先進電磁調控技術研究中心
學術帶頭人:馬西奎
平臺簡介: 建立我國從事聚焦于顛覆性戰略引領技術的新原理和新方法等科學基礎研究的高端人才隊伍;解決面向未來能源互聯技術的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在能量傳輸與調控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兩個方面取得突破。
聯系方式:maxikui@mail.xjtu.edu.cn
·電磁環境與電磁安全研究中心
學術帶頭人:謝彥召
平臺簡介: 依托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瞬態電磁環境與應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和特種電氣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基地,發揮電氣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并與電信、數學、統計、生命等深度交叉,創新發展一流國際合作模式,通過與國內主要工業部門和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在強電磁環境、電磁兼容與基礎設施電磁安全領域,建設以“國家重大需求牽引、核心關鍵技術創新和國際一流合作示范”為特色的科學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聯系方式:yzxie@mail.xjtu.edu.cn
·先進高電壓與等離子體技術研究中心
學術帶頭人:張冠軍
平臺簡介: 瞄準科學技術前沿,結合國家重大工程和能源發展長期戰略規劃,針對先進高電壓技術發展的迫切需求,圍繞高電壓設備絕緣與劣化特性、先進電氣狀態感知與評價、高壓放電與等離子體技術以及關鍵行業中急需解決的高電壓技術問題,進行高層次人才培養、高端科學技術研發及重大工程應用。
聯系方式:gjzhang@mail.xjtu.edu.cn
·智能感知與控制研究中心
學術帶頭人:張彥斌
平臺簡介: 圍繞“智能感知、電力大數據分析、電力機器人、智能制造”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和成果產業化,建立我國從事電力自動化與智能感知、分析的高端人才隊伍;解決電力感知與大數據的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在電力機器人、智能輸配電大數據分析、用電設備大數據分析等方面取得突破。
聯系方式:ybzhang@mail.xjtu.edu.cn
·寬禁帶功率半導體器件封裝集成研究中心
學術帶頭人:王來利
平臺簡介: 面向國家在第三代功率半導體技術方面的戰略需求,發展出新的封裝集成技術,解決第三代功率半導體應用的瓶頸性問題,打通整個產業鏈。成立國家第三代功率半導體封裝集成創新中心,5年內國際一流,10年內國際領先。
聯系方式:llwang@xjtu.edu.cn
·電力系統及其彈性研究所
學術帶頭人:別朝紅
平臺簡介: 以原發電教研室為基礎,致力于新一代電力系統面臨的規劃、運行、控制、保護等諸多理論及關鍵技術問題,形成我國從事新一代電力系統研究開發的高端人才群體;解決新一代電力系統面臨的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在新一代電力系統規劃、運行、控制、保護、市場化及能源互聯網等方面取得原創性成果。
聯系方式:zhbie@mail.xjtu.edu.cn
·電力電子與新能源技術研究中心
學術帶頭人:劉進軍
平臺簡介:以電力電子技術領域為主,也包括新能源技術和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的研究。具體的研究方向為:電力電子技術在電能質量控制及新能源分布式發電和電力系統中的應用,開關電源和逆變器技術,電力傳動自動控制系統,電力電子模塊與裝備封裝、集成及設計技術,電力電子電路與系統的建模、仿真及控制,計算機控制系統及控制網絡,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應用等。
聯系方式:jjliu@mail.xjtu.edu.cn
·電氣絕緣與電工材料研究所
學術帶頭人:吳鍇
平臺簡介: 學科方向齊全,研究實力雄厚;注重學科的交叉融合,開拓新的研究領域;注重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具有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和寬口徑的學生擇業方向。電氣絕緣與電工材料研究所繼承電氣絕緣的學科發展責任,針對電氣工程學科發展趨勢,完善適合于未來學科發展方向的本科生與研究生教學培養方案,并深入開展電氣絕緣領域基礎研究,積極開拓新能源材料及其應用方面的前沿探索。
聯系方式:wukai@mail.xjtu.edu.cn
·高電壓物理與工程研究所
學術帶頭人:張喬根
平臺簡介: 建立數學物理、信息技術與高電壓工程交叉融合的創新研究隊伍,解決高電壓電氣設備設計與運維的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在多物理場多尺度空間放電物理、新型功率傳輸技術、電氣設備智能化與智能運維、新型電磁加工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
聯系方式:hvzhang@mail.xjtu.edu.cn
·電機系統與全電技術研究所
學術帶頭人:王曙鴻
平臺簡介: 建立世界一流/行業一流的全電技術高端人才隊伍;解決全電技術領域的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在多尺度分析理論、新型磁性材料的研究、全/多電驅動系統的設計和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
聯系方式:shwang@mail.xjtu.edu.cn
·電氣測量與儀器技術研究所
學術帶頭人:湯曉君
平臺簡介: 壯大從事儀器科學與技術領域高端人才隊伍;解決傳感技術、智能檢測、電磁計量領域的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在高端傳感器、智能化儀器、電磁計量等方面取得突破。
聯系方式:xiaojun_tang@mail.xjtu.edu.cn
·電器裝備及智能化系統研究所
學術帶頭人:耿英三
平臺簡介: 已擁有強大的電器裝備與系統的研究團隊,有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優青基金獲得者、青拔人才、新世紀人才等,將進一步培養和壯大研發高端人才隊伍;解決電力裝備及智能化系統的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在高壓直流電器設備、配電直流電器設備、環境友好電器設備、電器智能化系統、新型電力儲能與微網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
聯系方式:ysgeng@mail.xjtu.edu.cn
三、成果介紹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科近五年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8項,在最具影響力及知名期刊雜志發表的論文達1818篇。
科技成果獎

四、校地合作進展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科,聚焦我國能源變革的重大需求,堅持“電氣+”發展理念,以解決我國電網未來發展中的瓶頸問題、關鍵問題為核心,以建成大科學裝置為牽引,放眼未來,破除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障礙,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共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學 先進電力能源科學技術研究院”,與西北核技術研究院共建“西安交通大學-西北核技術研究院Z箍縮及應用研究中心”、與正泰集團簽訂“智能電氣技術創新中心”實施協議,與陜西合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等,推進全方位戰略合作。
1、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學先進電力能源科學技術研究院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學先進電力能源科學技術研究院聚焦和服務國家需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發展理念,秉承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三型兩網、世界一流”和西安交通大學“扎根西部、世界一流” 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科創新引領和國家電網公司全球能源革命引領者的優勢,圍繞彈性直流配網、特高壓套管、管道輸電、高端直流電纜、特高壓直流開關、真空開關、換流變壓器、大功率半導體器件封裝與模塊集成等方面,合作開展材料研究、基礎研究、工藝設計、試驗研究、服役特性研究、科技成果孵化等,為解決我國電力能源瓶頸問題和未來電網關鍵技術提供支撐,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助推我國能源電力行業創新發展。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學先進電力能源科學技術研究院面向我國能源變革的重大需求,開展能源互聯網、堅強智能電網、泛在電力物聯網重大基礎理論研究、前瞻技術研發和重大裝備研制,努力取得我國能源轉型過程中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重大原創性突破。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高校、研究機構、能源電力企業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合作,加強技術交流,服務于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充分利用國家、陜西省和西安市支持科技創新的產業政策,共同打造國際先進的科技成果孵化器,大膽探索和實踐激發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成果轉化機制,科研、產業、金融等深度融合,形成具有高成長性的科技園區,打造世界級電力產業聚集帶,提升我國電力行業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2、西安交通大學-西北核技術研究院 Z箍縮及應用研究中心
西安交通大學-西北核技術研究院 Z箍縮及應用研究中心是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眼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的迫切需要而成立的,是高校與科研院所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等方面開展的全方位深度合作。
3、西安交通大學-正泰集團 智能電氣技術創新中心
面對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席卷全球,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不斷涌現,西安交通大學與正泰集團深化交流與合作,共建智能電氣技術創新中心,期待在在科學前沿取得新的突破。
4、與陜西合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西安交通大學與陜西合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電氣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開展電力設備科研項目研究開發,探索高校與民營企業協同發展的新模式。
五、展望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從創建電氣學科,到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的整體西遷,到鑄造A+電氣學科,再到今日建設世界一流電氣學科、努力引領世界電氣學科發展,西安交大電氣人努力將理念轉化為行動,將愿景轉變為現實!今天西安交大電氣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和先進電力能源科學技術研究院已經挺進創新港,即將揚帆起航,我們將在這里匯聚世界一流高層次人才,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平臺,促進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保持優勢、突出特色、協同創新,探索科研成果轉化新機制和人才培養新模式,打造具有顯著引領性和示范性的全球科教高地,努力取得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重大原創性突破,成為電氣工程領域原創性科學理論與先進電氣技術輸出的源泉,以科技創新引領電氣科學與技術的發展。